Fast Fashion 災難 每年10萬元買衫過份嗎?
發布時間: 2016/02/22 23:33
最後更新: 2016/02/23 11:36
消委會研究顯示,港人對可持續消費有高度認知,卻少有付諸實行,知行不一。與此同時,提倡社會共享的第四消費時代卻也悄然興起,吸引家長及企業參與;有布行免費派逾3萬元的布免淪為垃圾,吸引500人取用。
「fast fashion是災難!」曾在布行任管理層的阿珍(化名)解釋,由於潮流轉得快、質料不好,「污染是可以想像到的」,據她了解,部分公司1年可推12季新衣之多,由100件中選1件推出,餘下的都不會再用。
阿珍也曾追潮流,過去每年衣履花費10萬元,但工作與經歷令她改變,眼見布行造成很大浪費、污染,她毅然離開布行,並轉變生活方式,衣履花費減至3年不足5萬元,更穿家人舊衫。
她指布行會產生大量棄布辦,因每款新衣有數隻色,而每款要有30至60碼布辦,部分行家每3、4個會將這些無用的布丟棄一次,但她覺得布的質素好,不捨得,故過去每月花約6,000元租兩倉收起布辦,隔數年才清一次。
數年前她曾以賤價出售布辦,最近則受網上分享風氣影響,決定與環保組織合作送出1.5車布辦,估計約值3萬元。惟她坦言送出後感到「患得患失」,當中9成領取的人有禮守秩序,可與他們分享感開心,但亦有小數人取籌後無回來拿布,甚至有人說出「山長水遠到來只送那麼少?」等說話,令她感無奈。她稱日後送布前會訂明規則,望可作公民教育。
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說,平等分享消費正在全球發生及形成趨勢,本港擁第四消費時代條件,且例子常有,例如中大近年將退宿者物資回收再送出、布行免費送布辦、車輛共乘等。
「不是變天,非一夜之間變,但一、兩個人工作,可感染他人,點可連成綫,綫可變面及立體,這就是氛圍。」朱說。身為家長的朱漢強亦身體力行,8、9成女兒衣服是由朋友分享的。他在買家具時着重用料,望可耐用,亦盡量選購二手貨,如家中的抽濕機、吸塵機、飯煲、碗筷都是別人分享得來的,包括網絡上互不相識的人。
最近朱家就令一張二手書桌再「重生」。由於子女長大,本是二手貨的小書桌不再合用,朱漢強遂透過網上平台分享予另一小家庭,對方留言︰「謝謝!小孩明天起床一定好驚喜!」令他感滿足,認為可延續下去,除了環保考慮,更涉及人與人的關係。
他稱消費主義仍是本港主流,但雨傘運動後,年輕人更關心社會,對香港有歸屬感,實踐社會分享,隨着更多人有此想法,價值就會開始轉移,加上互聯網發達降低交易成本,朱相信第四消費時代不會成為主流,但會成為激流。